官 方 发 布
2月15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全国六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展2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2月16日
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了2019年1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
2019年1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7.6%,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PM
2.5浓度为66μg/m³,同比上升8.2%;PM
10浓度为97μg/m³,同比上升5.4%;O
3浓度为79μg/m³,同比上升1.3%;SO
2浓度为17μg/m³,同比下降19.0%;NO
2浓度为38μg/m³,同比上升5.6%;CO浓度为1.8mg/m³,同比上升5.9%。
2019年1月,168个重点城市中,临汾、石家庄、邢台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第168名到第149名);拉萨、海口、昆明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2月18日
生态环境部启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该怎么做”主题党员活动。该活动将持续约一个月左右时间,将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基本单元,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为载体,全体党员、干部参加,鼓励职工、群众参与。
2月19日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18年12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降尘监测结果:12月降尘量均值范围在3.6–18.5t/km2·30d之间,平均为6.9t/km2·30d,同比上升11.3%。其中,廊坊、沧州、保定、北京、唐山、晋城、衡水、长治、石家庄、安阳、淄博、焦作、滨州、菏泽、新乡、郑州、邯郸、天津、济宁、邢台、济南、德州、开封和聊城市等24个城市降尘量小于9.0t/km2·30d;濮阳、鹤壁、阳泉和太原市等4个城市降尘量大于9.0t/km2·30d,其中太原市降尘量最大,为18.5t/km2·30d。
2月19日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与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在京签署两部门关于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合作协议。
此前两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营造企业环境守法氛围、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完善环境法规标准、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加快“放管服”改革、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等18项重点举措。
2月2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公布早前共同研究起草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
2月20日
为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有关要求,近日,生态环境部向重点区域相关省和城市人民政府发送了《关于通报重点区域2018年10月–2019年1月环境空气质量有关情况的函》,根据实况监测数据,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2018年10月–2019年1月细颗粒物(PM2.5)的同比变化幅度分别进行了排名。
地 市 动 态
2018 年河北省通过污染源远程执法系统,发现156 家企业168 个废气排放口监测数据异常,并逐一开展调查;立案调查96 家涉水企业,92 家拟立案处罚。实现远程执法系统精准打击。
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求,2月15日-16日,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带队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隆化两县慰问基层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调研基层情况,研究推动下一步定点扶贫工作。
2月15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在西安召开了2019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2018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
陕西省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近日正式成立,在原西安市环保局职能之外,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以及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职责。
2月15日“西安生态日”启动仪式暨秦岭生态保护大会在西安举行,确立构建秦岭生态环境观测体系,开展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构建安全预警预报系统。
1月30日,铜川市副市长刘丽代表铜川市政府调研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铜川市“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并与工作组进行座谈交流。
2018年,山西共处置自然保护区和泉域重点保护区内矿业权310宗,退出矿业权面积1138平方千米。已经退出自然保护区和泉域重点保护区内的所有矿业权,彻底解决了全省矿业权和重点保护区重叠问题。下一步将扎实推进全省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目前山西11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部挂牌成立,2019年3月底前完成市县自然资源部门机构改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打赢全疆蓝天保卫战暨“乌—昌—石”“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严格对标既定目标,坚定不移抓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控制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